
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应急预案正文7
设备故障(特别是污水处理站设备故障)易造成废水、废渣积聚,污染环境。
如果是污水处理站设备故障需视其严重程度进行紧急抢修,若不能即时修复易造成废水、废渣积聚应即时通知生产车间减负生产或停车。处置程序见图5-2。
设备事故 |
公司HSE部 |
生产车间减负或停车 |
是 |
处理完毕 |
报告 |
图5-2 设备故障处置程序
欣向环境风险事故主要包括氨气吸收系统故障而造成的氨气泄漏以及氨水存储不当造成的氨水泄漏,可对大气和废水造成污染,还可能给公司带来信访、投诉等风险。
如果是氨气三级吸收系统出现故障而造成大量氨气外排至大气,应立即停止生产,对正在生产的反应器进行逐步降温处理,使其逐渐停止反应。同时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尽快修复损坏的设备。
氨气是有毒气体,大量吸入会强烈地刺激鼻子、喉咙和肺。症状可能包括灼伤感、咳嗽、喘息加重、气短、头痛及恶心。过度暴露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会造成痉挛和失去知觉。上呼吸道易受到伤害并导致气管炎(封闭气路)。声带在高浓度下特别容易受到腐蚀,下呼吸道伤害会造成水肿和出血。暴露在5000ppm下5分钟会造成死亡。如果外排的氨气浓度较高(可根据现场气味是否刺鼻进行经验判断),应立即组织厂区内员工有序疏散。具体处置程序见图5—3.
氨气吸收系统故障 |
公司HSE部 |
生产车间减负或停车 |
是 |
处理完毕 |
报告 |
图5-3氨气泄漏处置程序
6.5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听到各区域需要疏散人员警报时,区域内的人员在班长或安全员带领下迅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并到指定地点集合,从而避免人员伤亡,各岗位主操或副操在撤离前,利用最短的时间,关闭该领域内可能会引起更大事故的电源和管道阀门等。
当班班长或安全应组织本班人员有秩序地疏散到上风口安全地带,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人员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班长负责清点本班人数,并向指挥部或值班经理报告人员情况,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员工的姓名和事故前所处位置,立即派人进入事故现场寻找失踪人员,提供急救。
抢险组和医疗组的人员在接到指挥部通知后,立即带上救护和防护装备赶赴现场,等候指令,听从指挥。由组长分工,分批进入事发点进行抢险或救护。在进入事故点前,组长必须向指挥部报告每批参加抢修(或救护)人员数量和名单并登记。
抢险组和医疗组完成任务后,组长向指挥部报告任务执行情况以及抢险组和医疗组人员安全状况,早请下达撤离命令,指挥部根据事故控制情况,即时作出撤离或继续抢险(或救护)的决定。组长若接到撤离命令后,带领抢险组和医疗组人员撤离事故点至安全地带,清点人员,向指挥部报告。
当事故危急周边单位、居民区时,由指挥部人员向政府及周边单位书面发送警报。事态严重紧急时,通过指挥部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单位负责人,由总指挥亲自向政府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在发布消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缓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方式和路线。撤离方式有步行和车辆运输两种。撤离方法中应明确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注意事项,撤离方向和撤离距离。撤离必须是有组织性的。
6.6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
为防止无关人员误入现场造成伤害,按危险区的设定,建立警戒区域,划定事故现场隔离区范围。
(1) 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2) 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3) 注意事故区风向,尤其是下风向周围环境,对事故区厂外道路要实施临时戒严措施。
(4) 戒严区域内严禁火种,迅速控制泄漏扩散区域方向的可能产生明火的地点,控制室关严门窗,扑灭火种。限制车辆通行。
(5) 泄漏的危险物质可能扩散到邻厂的,应尽快联络通知对方,说明情况,要求采取避险措施。
(6) 泄漏的危险物质可能扩散影响到更大区域,应尽快联络通知各政府职能单位,说明情况,请求协助处理。
6.7抢险、救援
(1) 发生伤亡事故,抢救、急救工作要分秒必争,及时、果断、正确,不得耽误、拖延。
(2) 救护人员进入有毒气体区域必须两人以上分组进行。
(3) 救护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
(4) 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中毒物质及现场情况,防护器具佩戴齐全。
(5) 迅速将伤员抬离现场,搬运方法要正确。
(6) 搬运伤员时需遵守下列规定:
① 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注意保护受伤部位;
② 呼吸已停止或呼吸微弱以及胸部、背部骨折的伤员,禁止背运,应使用担架或双人抬送;
③ 搬运时动作要轻,不可强拉,运送要迅速及时,争取时间;
④ 严重出血的伤员,应采取临时止血包扎措施;
⑤ 救护在高处作业的伤员,应采取防止坠落、摔伤措施。
⑥ 抢救触电人员必须在脱离电源后进行。
©2019 版权所有:沈阳新纪化学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沈阳 辽ICP备05011717号